汾西:开展河达隧道坍塌应急演练 47分钟打通生命通道

日期:2025-07-11
【字体:放大 正常 缩小打印

7月7日上午,汾西县河达隧道内警铃骤响 —— 一场模拟隧道坍塌事故的应急演练紧张展开。从险情上报到被困人员成功获救,15名参演人员在75分钟内完成了一场 “实战化” 救援,用严谨高效的行动筑牢交通工程安全防线。

“K0+170处隧道突发掉块,两名行人被困!”10时07分,汾西县交通运输局值班室骤然响起的报警电话,拉响了模拟隧道坍塌事故应急演练的警报。值班人员迅速记录现场信息,同步将险情上报总指挥高清云,应急响应机制即刻启动。


技术组携带专业设备,8分钟内抵达坍塌现场,通过专业手段实时回传数据,为救援方案制定提供精准依据;

抢险队火速携带型钢、液压支撑设备进场,争分夺秒加固隧道结构,防止二次坍塌威胁被困人员生命;

医疗组提前在出口处搭建临时急救点,配备担架、除颤仪等急救设备,待被困人员通过逃生管道安全撤离后,立即展开心肺复苏、外伤包扎等紧急处置,并在1分钟内完成转运准备。

与此同时,警戒组迅速封闭隧道两端出入口,拉起警戒带并疏导周边交通;

通讯组保障救援指令实时传达,物资保障组持续供应照明、氧气等救援物资,各部门紧密配合,形成高效救援闭环。

11时,随着最后一名被困行人安全转移至救护车,演练圆满结束。整个过程紧张有序、分工明确,全面检验了交通运输系统应对突发事故的快速反应与协同作战能力。

此次河达隧道坍塌应急演练精心筹备,从方案部署到物资核查,从人员培训到流程推演,每一个环节都力求贴近实战:

提前对担架、急救箱、挖掘机等应急物资全面 “体检”,确保随时能用;

组织参演人员专项培训,详解疏散路线与救援要点;

明确领导小组等工作组职责,确保指令传递 “零延迟”。

“通过演练,我们不仅检验了应急预案的可行性,更锻炼了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。” 副局长高清云表示,演练暴露出部分人员对新型设备操作不熟练等问题,后续将针对性开展培训,让应急处置能力再上台阶。


演练虽落幕,安全不松懈。下一步,汾西县交通运输局将以此次演练为契机:完善应急预案体系,强化日常应急准备; 督促相关单位加密地质监测,从源头降低坍塌风险;定期开展跨部门联合演练,让 “实战化” 训练成为常态。

交通建设无小事,安全生产大于天。汾西交通人将始终以 “时时放心不下” 的责任感,织密安全防护网,为全县交通工程建设保驾护航!


  

主办:山西省临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 © 版权所有 2017

承办:临汾市交通运输局  

晋ICP备05003731号  网站标识码:1410000074

联系电话:0357-3131905

涉密文件严禁上网

临汾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提示:使用大于1366*768分辨率/IE10.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获得最佳浏览效果!

晋公网安备 14100002000001号